10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和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介紹2021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
工信部表示,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汛情等不利影響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實施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戰略,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總體平穩,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創新活力持續釋放,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經濟延續恢復態勢,主要指標總體平穩。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6.4%,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長7%。三季度各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4%、5.3%和3.1%,增速穩中放緩。企業效益得到改善,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9.5%,兩年平均增長19.5%,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7.01%,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制造業投資整體呈現改善態勢,前三季度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3.3%。工業出口保持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9.4%,兩年平均增長7.6%。
——重點行業保持增長,消費品行業增速穩步回升。圍繞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著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發展。前三季度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保持增長,21個增速超過兩位數。原材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5%,三季度粗鋼和水泥產量下降。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2%,兩年平均增長10.3%,對整體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成。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兩年平均增長4.5%,4月份以來增速總體保持回升態勢;在抗疫物資需求拉動下,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長29.2%。
——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新動能持續壯大。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大力支持超高清視頻、大數據、虛擬現實、智能光伏、冰雪裝備、智慧健康養老等新興產業發展。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12.8%;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新興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7.8%和43.1%。截至9月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210萬輛,全球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截至8月底,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74.7%和54.2%。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9%。
——強化精準政策幫扶,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堅持助企紓困與激發活力并舉,推動落實落細減稅降費、延期還本付息等惠企政策,出臺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舉辦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組織大型企業和跨國采購平臺向中小企業發布8263億元采購需求清單。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目前共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對114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調查顯示,前8個月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13.2%。
——統籌發展和安全,信息通信業發展步伐加快。前三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28%;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4%,增速同比提高5.2個百分點。印發《“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推動5G和千兆光網協同發展,截至9月末5G基站數達115.9萬個,5G終端連接數達4.5億戶,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2億戶家庭的能力。遴選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推動出臺《工業互聯網與鋼鐵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800個,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征集案例超過1.2萬個。持續開展App專項整治,堅決下架408款拒不整改的App。組織開展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指導督促104家網站和手機App完成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
工信部表示,綜合來看,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平穩,彰顯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強大性。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特別是受近期疫情汛情、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供給緊張、芯片短缺等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信心、穩中求進,做好跨周期調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工業和信息化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