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科學家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轉變為生產力,那就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科學家。”這句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黃伯云對科學家的最高期望。
1988年,從美國學成歸來的黃伯云教授對當時國內的科研環境感到震驚:科研成果開完鑒定會后,也就意味著將被束之高閣;搞科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發表論文、評職稱,鮮有成果真正走向市場。他認為,當時的科研院所管研究、企業管轉化的模式,嚴重束縛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在目睹了大量科研成果因時過境遷而被浪費后,中南大學開始醞釀將科研成果產業化,同時也在思索如何建立一種保障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力的機制。
2000年3月9日,中南大學頒發《關于落實國家以高新技術成果作價入股政策的實施辦法》,“兩個70%”正式出臺,即:將技術成果出資入股所獲股份的70%分配給有關科技人員,將非政府計劃項目結余經費出資入股所獲股份的70%分配給有關科技人員。這是個什么概念?比如新辦企業,某教授一個成果作價100萬元入股,其中的70萬元就歸了教授本人;課題結余經費100萬元拿去入股,其中70萬元就屬課題組成員。
“兩個70%”的辦法猶如一把“手術刀”,一刀割除科研人員在分配體制上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的“頑疾”后,學校蘊藏的巨大智力和技術資源迅速被激活。
為使科研成果盡快產業化,2001年7月,經教育部批準,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所整體改制為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飛機剎車片打破國外壟斷
飛機的起降和滑行離不開剎車副產品。用炭/炭復合材料制造的炭盤,耐高溫、性能好,使用壽命是金屬材料的4倍,重量只有其1/4,被稱為“黑色的金子”。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英、法三國實現了金屬材料向炭/炭復合材料的升級換代,他們壟斷著制備技術,我國飛機使用的這種剎車材料全部依賴進口,一旦國外實行禁運,將嚴重威脅我國航空戰略安全。
“博云新材”,這家由國內頂尖的粉末冶金復合材料專家團隊組建、集產學研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把目光瞄準了摩擦制動材料和炭/炭復合材料的研究開發與生產,研發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產品。在國內粉末冶金復合材料領域,公司形成了最完善、競爭力最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鏈條。基礎研究依托中南大學,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在公司完成。完善的產業化鏈條,使得公司能在短時間內將行業內最新的先進技術應用于規模生產中,快速轉化為經濟效益。
據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勝介紹,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飛機剎車片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英國和法國之后,第四個能夠應用自主知識產權生產飛機剎車片的國家。公司開發的飛機剎車副產品已獲得波音、空客系列飛機多種機型的生產許可證,為國內取得PMA證書最多的公司。在產品質量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時,公司產品價格要比國外產品便宜30%以上,具備了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2005年,“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榮獲200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結束該獎項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炭/炭復合材料飛機剎車副產品”榮獲2005年上海國際博覽會金獎。
2009年9月28日,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掛牌上市,首日市值達11.56億元。
進軍環保型高性能汽車剎車片領域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剎車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左右。
而中國摩擦與密封材料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剎車片生產企業有近500家左右,但80%以上的企業規模較小。隨著我國汽車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汽車剎車片行業面臨著環?;透咝阅芑D型,環保型高性能剎車片除要滿足高溫衰退小、磨損率低、摩擦系數穩定等要求外,還應具有振動小、噪聲低、落灰少等環保人性化的性能特點。
“博云新材”旗下子公司湖南博云汽車制動材料有限公司,在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產業示范化工程項目”等項目的支持下,已在半金屬陶瓷基剎車片、低金屬陶瓷基剎車片和非金屬陶瓷基剎車片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現已成功應用于環保型高性能汽車上,在國內剎車片行業,該公司在配方技術和裝備技術方面名列前茅。
博云汽車制動已完全掌握陶瓷基剎車片的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并已大批量生產;公司目前的客戶主要有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長豐等14家主機廠,市場基本覆蓋了國內民族品牌汽車。
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讓“博云新材”的市場之路越走越寬。公司董事長劉文勝目前還擔任國家“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特種材料研發”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專家、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同時擔任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他坦言,“博云新材”崛起的奧秘,關鍵是“產學研一體化”的良性構建。“由于沖破了傳統觀念和因之而形成的管理體制的束縛,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蘊藏的巨大智力和技術資源正被‘博云新材’這個市場載體快速激活。”
1988年,從美國學成歸來的黃伯云教授對當時國內的科研環境感到震驚:科研成果開完鑒定會后,也就意味著將被束之高閣;搞科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發表論文、評職稱,鮮有成果真正走向市場。他認為,當時的科研院所管研究、企業管轉化的模式,嚴重束縛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在目睹了大量科研成果因時過境遷而被浪費后,中南大學開始醞釀將科研成果產業化,同時也在思索如何建立一種保障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力的機制。
2000年3月9日,中南大學頒發《關于落實國家以高新技術成果作價入股政策的實施辦法》,“兩個70%”正式出臺,即:將技術成果出資入股所獲股份的70%分配給有關科技人員,將非政府計劃項目結余經費出資入股所獲股份的70%分配給有關科技人員。這是個什么概念?比如新辦企業,某教授一個成果作價100萬元入股,其中的70萬元就歸了教授本人;課題結余經費100萬元拿去入股,其中70萬元就屬課題組成員。
“兩個70%”的辦法猶如一把“手術刀”,一刀割除科研人員在分配體制上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的“頑疾”后,學校蘊藏的巨大智力和技術資源迅速被激活。
為使科研成果盡快產業化,2001年7月,經教育部批準,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所整體改制為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飛機剎車片打破國外壟斷
飛機的起降和滑行離不開剎車副產品。用炭/炭復合材料制造的炭盤,耐高溫、性能好,使用壽命是金屬材料的4倍,重量只有其1/4,被稱為“黑色的金子”。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英、法三國實現了金屬材料向炭/炭復合材料的升級換代,他們壟斷著制備技術,我國飛機使用的這種剎車材料全部依賴進口,一旦國外實行禁運,將嚴重威脅我國航空戰略安全。
“博云新材”,這家由國內頂尖的粉末冶金復合材料專家團隊組建、集產學研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把目光瞄準了摩擦制動材料和炭/炭復合材料的研究開發與生產,研發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產品。在國內粉末冶金復合材料領域,公司形成了最完善、競爭力最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鏈條。基礎研究依托中南大學,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在公司完成。完善的產業化鏈條,使得公司能在短時間內將行業內最新的先進技術應用于規模生產中,快速轉化為經濟效益。
據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勝介紹,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飛機剎車片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英國和法國之后,第四個能夠應用自主知識產權生產飛機剎車片的國家。公司開發的飛機剎車副產品已獲得波音、空客系列飛機多種機型的生產許可證,為國內取得PMA證書最多的公司。在產品質量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時,公司產品價格要比國外產品便宜30%以上,具備了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2005年,“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榮獲200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結束該獎項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炭/炭復合材料飛機剎車副產品”榮獲2005年上海國際博覽會金獎。
2009年9月28日,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掛牌上市,首日市值達11.56億元。
進軍環保型高性能汽車剎車片領域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剎車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左右。
而中國摩擦與密封材料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剎車片生產企業有近500家左右,但80%以上的企業規模較小。隨著我國汽車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汽車剎車片行業面臨著環?;透咝阅芑D型,環保型高性能剎車片除要滿足高溫衰退小、磨損率低、摩擦系數穩定等要求外,還應具有振動小、噪聲低、落灰少等環保人性化的性能特點。
“博云新材”旗下子公司湖南博云汽車制動材料有限公司,在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產業示范化工程項目”等項目的支持下,已在半金屬陶瓷基剎車片、低金屬陶瓷基剎車片和非金屬陶瓷基剎車片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現已成功應用于環保型高性能汽車上,在國內剎車片行業,該公司在配方技術和裝備技術方面名列前茅。
博云汽車制動已完全掌握陶瓷基剎車片的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并已大批量生產;公司目前的客戶主要有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長豐等14家主機廠,市場基本覆蓋了國內民族品牌汽車。
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讓“博云新材”的市場之路越走越寬。公司董事長劉文勝目前還擔任國家“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特種材料研發”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專家、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同時擔任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他坦言,“博云新材”崛起的奧秘,關鍵是“產學研一體化”的良性構建。“由于沖破了傳統觀念和因之而形成的管理體制的束縛,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蘊藏的巨大智力和技術資源正被‘博云新材’這個市場載體快速激活。”